——转载《陕西素质教育月刊》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教师——朱燕,山东聊城人,讲师,毕业于宁波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工学硕士研究生,2010年至今在安康学院任教,主要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在《通信学报》、《传感器与微系统》、《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安康学院教改示范课程、首批混合教学改革试点课程建设,主持完成校级高层次人才项目1项,横向项目2项,参与省教育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1项,获安康学院首届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第三届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指导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指导学生荣获第三届、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铜奖、银奖。先后获得安康学院第三届“感动校园”园丁提名奖,2013年度“网络教学综合平台”教学应用先进个人、2018安康义工联“优秀志愿者”、2018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一堂真正的好课,不仅是老师讲的漂亮进行知识传递,而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学生的能力、思维发展。朱老师说,刚来学校上课时,她在讲台上讲的激情四射,不亦乐乎,但看到下面一脸茫然的学生,朱老师不断的进行反思,上一堂好课的前提是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的学习进度,普遍的接受能力,以及所授内容的难易程度,在这些基础之上才能确定自己的讲课风格。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朱老师基于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的理念,将线上和线下教学进行结合,借助于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和雨课堂,将学习资料提供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具体看一节课中学生学习的目标、方法、进度、学习积极性等。根据学生对考研、工作的不同选择,把握学生们对课程内容知识的需求,方便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课堂上,通过弹幕、投票、测试、分组讨论等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注重每个学生的参与互动,同时开展研究式教学,把生活实例与专业课程中的工程设计结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能力进行迁移。结合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的特点,在课程平台上给同学们开设电子信息快讯栏目,引导同学们了解电子技术前沿。
引导学生服务区域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全面脱贫攻坚的大环境下,安康的九县一区全部属于贫困县区,贫困人口全省第一,但安康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不断为“秦巴明珠”增光添彩,安康“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安康打造成国内一流生态旅游目的地,因安康城市发展较晚,目前安康的旅游产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朱老师结合所带电子信息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暑期带领学生赴岚皋、旅游局、扶贫空间等地开展扶贫旅游调研实践,通过APP、公众号、网站宣传安康旅游,助力旅游扶贫,指导学生项目“U安康原生态旅游”在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陕西赛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荣获银奖,在实践过程中,当学生深情的说出“安康,我的第二故乡”,朱老师说,她为学生们的情怀、担当、理想而开心,希望更多有理想、有本领的青春力量注入到安康的经济发展中,助力安康经济发展。
从朱姐到朱妈,放下师道尊严,微笑面对学生。朱老师说,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听课状态是最佳的,学习效率是最高的。有学生这样描述朱老师:朱姐,你总是微笑着走进教室,微笑着面对同学,使我们上您的课没有压力,说真的,您的温柔、善良、实在都让我想进一步与您接触,成为知心朋友。每次说起生活上或者毕业工作的事情您又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操心,总是给我们动力,让我们能感觉到温暖和幸福。总之,做您的学生我很幸运!在我们这个工科性很强的专业上,您作为一名女老师给我们带高频电路,通信原理,给我的第一感觉:肯定专业修养特别强,学识见解到位,朱姐,您真的很霸气!随着慢慢的相处,您平易近人,我很喜欢您每次对我们未来发展的关切,朱妈,您温柔也接地气!
用爱心火炬照亮别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温暖着自己。朱老师热衷于公益活动,作为志愿者多次参加关爱儿童的活动,带领城里的孩子去山里的孩子家里交流互动,每次去山里,看见那些留守儿童,单亲儿童,都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曾经帮扶过安康市坝河镇兴隆村一个家庭,家中有六口人,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一位孩子的爸爸、三个分别九岁、五岁、二岁的孩子,家中四面徒壁,孩子上小学要来回走两个小时的山路,但是这个孩子从来不会迟到,孩子的坚持和勇敢更让人感动。作为嘉宾参加安康首家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慧灵智障人士服务机构挂牌仪式时,安康综合广播播报了朱老师的采访录音,她说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关爱智障的小朋友,和他们互动,让他们感受更多的快乐,在小朋友开心快乐的时候,我也开心并快乐着。
朱燕老师经常对同学们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明天的你,一定会感谢今天努力的自己。”这也是朱老师对同学们的期望,希望每个同学在大学最美好的时光,做最善良、最努力的自己,让自己像花一样的绽放。
(陕西素质教育月刊/曹兴君 审核/何道利、王庆春 发布/邹圣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