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教育承载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基本能力(Computer Literacy)、理解计算机系统的熟练能力(Computer Fluency)以及培养学生训练有素的计算思维能力(Computational Thinking)的重任。我国大学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正在进行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切入点的新一轮教学改革进程。
《信息技术基础》是面向我校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主要由电子与信息工程系承担教学任务。自2013级学生开始,电子与信息工程系紧跟该课程教学改革最新趋势,结合我校实际,从课改认知、课程知识体系确立、教学内容制定等方面对《信息技术基础》课程进行了较系统的教学改革实施。
首先,在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认知方面,组织教师多次参加“全国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论坛”等教学研讨会议,让教师了解课程改革发展现状、学习其它院校先进经验,并组织骨干教师积极申请了2012年校级重点教学改革项目《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公共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在此基础上,电子与信息工程系进一步参与到了教育部于2012年9月启动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项目中,承担了教育部“基于计算思维的文科类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子项目(编号:2-13-ZXM-07)。
其次,组织教师进行深入讨论,围绕以计算思维能力培养为切入点,结合我校办学层次与人才培养定位实际,确定了《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知识点和实践教学内容知识点,同时制定了2013版《信息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最后,根据课程知识体系组织编写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和《大学计算机实践教程》2本教材,前者以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切入点,从基本概念入手,围绕信息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存储、处理进行内容组织,系统介绍计算机基础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意识,自觉利用计算机进行专业学习与研究的目的。后者注重计算机应用技能培养,符合教育部最新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大纲要求,并以任务驱动方式进行操作方法和应用技能教学。上述2本教材已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自2013级学生开始分别在《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的课堂理论教学和机房实践教学过程中使用。
通过以上措施,我校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已基本解决该课程教学过程中“狭义工具论”、“浓缩版教材”、“内容更新慢”等问题,初步达到了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正确评价所遇到的学习、工作问题的可计算性能力、正确使用计算机,进行合理人机分工、实现学习工作效率最大化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与综合应用能力目的。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
2013年1 月10日